五岳独尊网站——让我们一起网上游泰山!

五岳独尊-泰山

当前位置: 五岳独尊>诗文石刻>

泰山石刻中的诗歌艺术

时间:2008-10-03 17:34来源:中国泰山信息网 作者:摘自网络 点击:
周至汉魏的泰山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有关泰山的文学作品中,诗歌也最为发达。泰山的诗歌始自《诗经》,两汉以前作品较少,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作渐多,唐、宋、金、元佳作辈出,在艺术上臻于顶峰,至明、清时盛极一时,在数量上达到顶峰。泰山诗歌的作者囊括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有关泰山的文学作品中,诗歌也最为发达。泰山的诗歌始自《诗经》,两汉以前作品较少,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作渐多,唐、宋、金、元佳作辈出,在艺术上臻于顶峰,至明、清时盛极一时,在数量上达到顶峰。泰山诗歌的作者囊括了:帝王如汉武帝、唐玄宗、康熙、雍正、乾隆等,文人如孔子、司马相如、张衡、曹植、陆机、谢道韫、谢灵运、卢照邻、李白、杜甫、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元好问、赵孟频、宋濂、董其昌、王士祯、蒲松龄等。可以说,泰山诗歌与中国诗史同步发展,成为一部中国诗史的“缩影”。在泰山的石刻中,诗歌是一枝绚丽的奇葩。


1.周至汉魏的泰山诗歌


泰山玉皇顶下有一楷一行两处“岩岩”摩崖题刻。“岩岩”,源自歌咏泰山的最早诗篇——《诗经·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清人聂剑光在《泰山道里记》中称:“泰山结体,惟《鲁颂》,岩岩,一语足以形容气象。”这是以诗歌形式最早展示给世人的泰山威严而神秘的形象。


汉代张衡的《四愁诗》和魏曹植的《飞龙篇》,由明人以隶书镌刻在岱庙汉柏院东碑墙石碑上。“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张衡的诗情真意切。读来让人顿生同情。曹植有关泰山的诗作有《泰山梁父行》、《飞龙篇》、《驱车篇》、《仙人篇》4首。“驱车挥驽马,东到奉高城。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驱车篇》)如果说在张衡笔下,泰山只是一个美好象征的话,那么泰山在曹植笔下就有了更多的真情实感。曹植在《泰山梁父行》中写道:“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孤兔翔我宇。”不过,现实中多灾多难、内忧外患的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美好愿望,就需要像《洛神赋》一样,在梦游中去实现:“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敬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飞龙篇》)仙境泰山再也不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曹植是现实的,《飞龙篇》只是“苦闷的象征”。


继曹魏之后,西晋陆机和南朝宋谢灵运各留下了一首《泰山吟》。“泰山吟”为乐府楚调曲名。《乐府解题》言:“泰山吟言,人死精魂归于泰山。”陆机的诗实际上是一首挽歌。而谢灵运的五言古诗则着意描写泰山的气势和封禅的掌故,是泰山山水诗的雏形。自此,泰山文化以文学见长的特征初露端倪,直至盛唐的李、杜,诗歌发展到鼎盛,余绪而至宋、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