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视网 (2006-12-20 9:16:20)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望岳》诗道出古代泰山的绿意葱茏,但是关于泰山何以到今天满山葱绿,在史书中一直没有明确记载。最近,泰山碑刻拓片学者姜丰荣先生在泰山脚下发现一块清代嘉庆二年种柏树碑,这是泰山首块也是目前唯一一块详细记载古代泰山大规模植树造林的碑刻。 这块泰山种柏树记碑立于泰山中路红门孔子登临西侧,由时任泰安府知府金启撰文并书写,碑文正面详细记载了清代嘉庆二年泰山只有对松山附近“古干参天,绿荫夹路” 的植被状况,和当时上上下下的执政者对泰山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重视。背面则记录了山东各地知府积极捐树22000棵的详细名录。当时绿化的区域从泰山王母池遍及升仙坊盘道两侧,为研究泰山现存古树名木提供了宝贵资料。 泰山碑刻拓片学者 姜丰荣:“碑的内容写了三个问题,嘉庆二年春天,泰安知府金启就来到绿化泰山栽树,总共栽了2万多株树,再一层意思他说‘树木之举寓育人之意’,也就是说,他把栽树与绿化环境和培养人才看的同等重要。也说明了古代的人对绿化环境的重视。他最后说了,‘后之守是邦者,俾无剪勿伐以勿忘也’,这又进一步说明了,古人对绿化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重视,这个碑,是迄今为止记载大规模绿化泰山和保护泰山唯一的一支碑。” 虽然泰山种柏树记碑碑文中记载了清代嘉庆二年在王母池一直到升仙坊盘道两侧遍植柏树,但游人在今天的朝阳洞以上到升仙坊却未见当年柏树的绿影婆娑。排除人为因素外,泰山种柏树记碑为后人研究泰山不同高度的树种生长提供了丰厚的史料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